top of page
"彝族天文"
了解更多
据现有的关于彝族的历法的研究资料显示,彝族的历法主要有三种,他们分别是十月历法,十二月历,以及十八月历。至今,彝族的劳动人民一直使用者他们的传统历法来指导日常生活以及农业生产。
十月历太阳在四川凉山的彝族聚居地被广泛使用。彝族人崇尚火,正如其名,十月历法将一年划分为十个月。每个月为三十六天,十个月360天,而其余没有包含在月份中的五,六天则为他们过年的时期。与汉族的传统农历相比,彝族也使用兽名来纪年,月,日。彝族人把马、绵羊、猴、鸡、狗、猪、鼠、牛、狼、兔、龙、蛇这十二种彝族的传统属相称为原始十二尼能。通过十二尼能可以表示出年份,日期,时辰。同时根据天文点(大寒、大暑、冬至、夏至、春分、秋分)来定季节,十分准确地把一年分五季,五季称五行。一行七十二天,五行五季 三百六十天。
彝族十二月历,在贵州彝族聚居区同样受推崇。这种历法首先贵州彝族毕摩家族所保存的典籍《土鲁窦吉》一书中被提及。顾名思义,此历法将一年细分为十二个月份,每月恰好三十天,十二个月共计三百六十天。剩余的几天,不归属于任何月份,被彝族人视为欢度新年的特殊时期。在彝族创世史诗《梅葛》也中有所纪载:“一年十二个月,月月要生产,正月去背粪,二月砍荞把,三月撤荞子,四月割大麦,五月忙栽秧,六月去薅秧,七月割苦荞,八月割了谷子掰包谷,九月割了甜荞撒大麦,十月粮食装进仓,冬月撒小麦,腊月砍柴忙过年”。由此看来,十二月历也是一种用来指导彝族人农业生产的重要参考。但由于如今使用十二月历的地区较为少且分散,所以,它在学术届被认同仍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它仍是彝族文化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
另一种更为古老的太阳历——彝族十八月太阳历,是较晚才被科学考证的一种彝族传统历法。1990年3月,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彝族学者刘尧汉,在昙华乡丫古埂彝族村寨考察时发现彝族十八历,椐推算其诞生时间竟然比十月太阳历还要古老,在十八月的历法系统中,每个月月20天,共18个月,其余的5天为彝族人的祭祀日,他们在这短时间会庆祝新年,祭祀图腾,祈福来年顺利。
彝族的传统历法是彝族先民在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观察、发现、总结而形成的计时规律。融入了天文地理等自然知识,准确记述和客观反映气象变化特征和物候表象,对农业生产、日常生活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同时它也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性,彝族的历法也称为了一把探究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少数名族的钥匙。
bottom of page